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工作,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教务通知﹝2016﹞44号)文件要求,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制定理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及成绩考核办法如下:
一、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工作时间安排
第一次查重时间: 2016年6月4日(周六)至5日(周日);
第二次查重时间: 2016年6月17日(周五);
第一次答辩时间: 2016年6月13日(周一)至15日(周三);
第二次答辩时间: 2016年6月21日(周六)。
注:所有同学都必须参加“第一次查重”,“第一次查重”时毕业设计(论文)重复率超过30%的同学,取消其毕业设计(论文)评优资格,不能参加“第一次答辩”,待“第二次查重”通过后可参加“第二次答辩”,若“第二次查重”仍不符合要求,则该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定为“不及格”。
二、学生答辩分组办法
1.“第一次答辩”由各系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情况进行分组,每组有5-7位指导教师,设组长一名,原则上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具体答辩工作。
每组答辩学生为10-12人,答辩小组原则上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即学生与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在同一个答辩小组。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采用PPT汇报或学生直接陈述两种形式,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由答辩教师就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相关问题进行提问,时间为15-25分钟;最后根据学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及答辩情况并结合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与建议给出该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成绩。
2. “第一次答辩”时各系需要对“潜在的优秀论文”的作者单独分组进行答辩;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原则上只有“潜在的优秀论文”才有资格被评为“优秀”。
各系需要在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择优选择不超过本系所有毕业设计(论文)30% 的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潜在的优秀论文”,总体原则为宁缺毋滥。这三个条件分别如下:
1)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评阅为优秀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所有保研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自己申请为优秀的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需提前申请)。
各系需要对选择出的这些同学分为2-3组单独进行答辩,每组有6-7位指导教师,原则上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答辩学生为8-10人,答辩委员会成员需要增加答辩问题对“潜在的优秀论文”的作者进行充分质询,在此基础上选出真正优秀的论文。
3. 各系“第一次答辩”具体的答辩安排表需要在2016年6月5日(周日)前完成、上报学院,并由指导教师通知到每一位同学。
三、二次答辩学生筛选办法
各系需要在符合以下几种情况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筛选出各学科后5% 的毕业设计(论文),对其作者进行“二次答辩”,这些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二次答辩”后的成绩为准:
1)“第一次查重”后不符合要求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评阅为不及格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第一次答辩”成绩排在各学科后5%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四、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按照附件1执行。
教务部通知及相关附件详见:
http://jwb.cumt.edu.cn/e9/44/c3377a321860/page.htm
附件1: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要素 | 评价内涵(优秀级) | 得分 | |
选题情况 (12分) | 01 | 选题方向和内容(4分) | 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达到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目的。 |
|
02 | 难易度 (3分) | 满足专业培养方案中对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有一定难度,工作量饱满。 |
| |
03 |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5分) | 选题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发展,符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好的科技或应用参考价值。 |
| |
能力水平 (43分) | 04 | 文献检索及综述能力 (10分) | 能独立检索中外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整理,并对所研究问题的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或研究的方向。 |
|
05 | 综合运用 知识能力 (10分) |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课题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且具有一定的深度。 |
| |
06 | 设计或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8分) | 熟练运用本专业设计或研究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开展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
| |
07 | 专业技能实践应用水平 (10分) | 论文或设计反映出已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实践应用能力较强、水平高。 |
| |
08 | 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 (5分) | 1、熟练使用软件完成论文的录入、排版,质量高。 2、能选用专业软件或指定软件进行编程或建模、分析等工作;编程或软件使用水平高。 3、外文摘要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用词准确,语法规范;能查阅并恰当、科学引用本专业外文文献。 |
| |
撰写与规范 (25分) | 09 | 内容与水平 (14分) | 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数据可靠,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分析深入,结论正确。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符合学院学术不端检测管理办法。 |
|
10 | 结构与写作 (7分) | 能够完整地反映实际完成的工作,结构严谨,语言通顺。 |
| |
11 | 规范化程度 (4分) | 符合本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要求,论文中的术语、格式、图表、数据、公式、引用、标注及参考文献的引用及著录规范。 |
| |
创新与成果(20分) | 12 | 创新与特色 (7分) | 1、论文:基于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综合,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有显著的特色或新意,结论有新见解。 2、设计:将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符合行业规范;对应用方法分析、探索有一定新意。 |
|
13 | 成果与成效 (13分) | 1、论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设计:有实物作品、实际运行的系统或具有高复杂度的原型系统;或有使用价值。 3、成果已经得到应用或具有应用前景。 4、有发表/录用的论文或已提交专利申请等。 |
| |
团队请增加 填写此栏 (20分) | 系统性 (6分) | 整个课题能够覆盖团队成员各专业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易于拆解为有机联系的若干子课题;各个子课题工作量饱满、联系紧密,但又有一定的区分度。 |
| |
组织协作性 (4分) | 有教师指导小组,有分工,并有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和帮助。体现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 ||
成效 (10分) | 各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内容、结论等在总体报告中有具体体现或运用,有共同设计、研究、实验、交流及学习的环节和成果;团队课题的总成果是一个自然、有机的整体,整体质量高,成效明显。 |
| ||
总分 |
| |||
等级评定 |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 |||
备注 |
| |||
注:
等级评定: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